大家好这里萌新。这回来介绍一只上世纪90年代的顶级音乐工作站/编曲键盘/合成器。
KORG i3是KORG于1993年发布的旗舰音乐工作站,首先来看一看它的参数:
KORG i3
尺寸:1,076(W)x348(D)x122(H)mm
重量:14.7KG
琴键:61键半配重/力度/触后
音源:AI2
波形容量:6M
复音数:32
音色:64预置+64用户+128GM
鼓组:5预置+2用户+1GM
效果:2 X 47
节奏:48
音序器:16轨,3200音符
软盘驱动器:3.5" 2DD
功能:240x64点阵LCD
扬声器:无
MIDI接口:IN/OUT/THRU
发布时间:1993
好了,这就是这个键盘的基本参数,当然,没有列全,还有很多比如自动伴奏、内置分轨之类的功能(其实看不看无所谓啦,都是些非常的“vintage”的东西(才不会说是我也看不懂,即使在现在看来也不是非常落后(怎么可能!快拖走!!。
其实我对这种东西也没有过多的研究,所以不从参数上来评判它。
由于种种不知情的原因,这款键盘在网上被炒成天价,几年前价格稳定在1~1.5K左右,最近一年价格翻了一番,达到了2~3K,非常的令人费解。当然,比起发售时3~4W的天价,我只想说:音乐真是个烧钱的东西
据我所知,这款键盘保有量比较高,据我推测,在基层文工团、国企歌舞团之类的地方有相当的保有量。从网络成交情况来看,从新疆卖出的数量占很大一部分,侧面印证了这款键盘质量高寿命长
那么接下来具体看看这个家伙吧!大图已经放过了,在最上面,整个面板是全金属的,厚度至少1.5mm,材质推测为铝合金或铝镁合金,不是那种一层塑料再贴一层薄金属片的构造,摸起来手感相当不错,字符是丝印。
上面的胶很难清理干净,乙醇丙酮的效果都不是很好,大概上家的洋文不是很好,贴了不少标签,这样是不行的,还是需要学习一个。
以上就是面板,几乎所有的操作都在这里完成,一共有一个电源开关和90个按键,至于为啥知道的这么清楚,咳咳,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。由于种种原因,这款机器的一个通病就是按键失灵,用不了多久就成片成片的失灵,大概是使用了劣质元件的问题,或者说按键的制造工艺不过关,在这种级别的机器上这是个非常不应该出现的问题。所以说,这90个按键已经被我全部换掉了,规格是6*6*9.5mm的按键。是当时典型的二极管阵列键盘,有些按钮是有显示的,中间有透光塑料,下面有对应的红色LED,按键按下后状态就会改变。
音量推子的状态已经不是很好,时常发出“沙沙”的声音,当然,清洗后就和新的没啥两样了,这里使用了WD40清洗,事实证明无水乙醇效果相当有限。
面板中央是显示屏,显示效果有限,灰度可以通过后面板上的一个旋钮调节;LE背光常亮使背光片成为了易损的部件。
电压输入是220V,通用的三相插头。不支持12V输入使得这款机器只能在室内使用。额定功率11W,看似不是很高实际上是因为没有扬声器的缘故。
后面板上还集合了一些输入输出控制端口,包括MIDI接口、两个控制输入、音频输出等,还有就是LCD屏的调节旋钮。
左下方是软驱和耳机孔,用来交换数据,单密度软驱未免旧了点,但是依旧可以用,放入双密度盘也勉强可以使用;耳机孔则可以很方便地作个人弹奏用。软驱上面是颤音器与移调滑轮合一的多功能操纵杆。
总体印象
重
相当的重,非常重,特别重。。。无力吐槽,光是金属制外壳、背板就不轻,还要外加一个占去了整体三分之二以上重量的半配重键盘,不得不令人叹服。光是搬动起来就很吃力,再加上多出来的软驱的长度和凸起的摇杆,根本不能装入普通的61键琴袋,大概是从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过移动性的问题,毕竟当初的定位是作为工作站而不是合成器或是普通键盘,所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。
手感
琴键的手感非常非常的棒,虽然不是钢琴的触感,但是比起售价一千多的入门级演奏电子琴已经是云泥之别,确切的说,硬件上即使其它指标落后,但是键盘的手感却是毋庸置疑的不会变化,仍旧是顶级旗舰的水准。
音色
当然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手感和音色啦,作为单纯的电子琴来用的话看以上两点就可以了。内置音色虽然老但是仍旧不俗,钢琴的音色很棒,钟和太鼓的音色也是非常的好;但是弦乐类就有点差强人意,用键盘来演奏弦乐效果必然不会很好,而且这机器确实是太老了;话虽如此,它的定位本身就是音乐工作站,需要什么音色用别的音源就是了,反正有MIDI。拿键盘演奏弦乐这种事本身也,,,对吧。
操作性
蛋疼,淘宝上卖的最多的附件类的东西就是:按键替换套装、LE背光片、中文说明书。
虽然我也没有找到它的中文说明书,但是英文说明书官方网站上是有下载的。
一开始完全不会使用,渐渐的摸索出了乐器模式的使用方法,也就一直当普通键盘那么用了。拆过几次换了按键之后慢慢的了解了一点其他的用法,但还是不怎么会用,目前仅仅当作键盘使用。你就是洋文不好,你就是懒得看说明书!
拓展性
目前来说,几乎没有。
虽然可以插音色卡、风格卡,不过现在难以觅得,就是类似那种老台式万用表上插的卡。其实有,不过奇货可居是天价罢了,而且老得要死,没啥卵用
风格,伴奏均可自行编辑,这个,,,没啥好说的,反正我不会,也不会用。不过据说可以从雅马哈SY77上移植?听说,听说。
其他功能
没提到的其它功能,内置分轨啦啥的,反正我(暂时)不会用,所以(暂时)无所谓了。
也就是说哪天也许会来填坑?
其他
就是零零碎碎不知道写在哪的东西集中在这里
正向上来说,很难拆,反人类。
这句话的意思是,反向拆解很容易好了不这么玩了会被站长打死的。简单地说,就是你在第一次拆的时候会非常的不知所措,把所有螺丝拧掉的话你就会发现:悲剧了,这是虾米?!一坨一坨的零件完全不知道怎么办。
然后,当你把它装回去的时候,你的内心其实也是崩溃的,简直没道理,莫名其妙的合页,支架,莫名其妙的固定方式。
当你最后装完时,你也许会突然醒悟,哦,原来如此,设计它的人可真他妈是个天才!
好吧,就是这样,也就是说,如果你了解它的内部结构,那你就能以很快的速度,非常简单的方式拆开它,而且不会过度拆解,每个模块就会出现了,然后继续拆卸需要拆卸的模块就可以了。
简而言之,只要拆解掉背板上的几个特定的螺丝,就可以把面板掀起来。对于不知道内部结构的人来说是很难在第一次做到的。即使知道背面有合页,知道它是可以掀起来的,拆除了绝大多数正确的螺丝,也会漏掉一个重要的螺丝,导致最后以错误的方式把背板掀开,从而导致过度拆解其实有维修手册啊,你只是懒得没看啊
不知道有没有说明白。
主板
非常小,大小大约是一台X60那么大,记忆电池是CR2032,SONY的,神奇的是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,电池却仍旧有电,接近3V。
i2
KORG i2是和i3同代的产品,比起i3仅仅是变成76键而已,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区别,主板也是同一块,操作完全相同,说明书也是同一本
总结
作为日常用弹奏的键盘来说,它已经完全足够了,如果适应了上面提到的种种不便,它是相当不错的。身为旧日的旗舰机型,它的功能还是非常强大的,也许它现在已经被掩埋在历史的浪潮里,但是仍旧可以以它的方式发光发热。
也许有人会说追求手感为什么不买台全配重的MIDI键盘呢?又小巧还能方便的使用现代音色,其实全配重的键盘真的很贵啊(笑),如果仅仅是用作日常消遣的乐器,它还是挺不错的选择,支持多轨内录,音色也可以自己导入,综合来看还是很棒的机器,也许这就是为何价格又逐年水涨船高的原因吧(笑)。在目前的价格下,对于它的性价比不好说什么,不过比起摸过的三四千元的近年的键盘,也许我还是会选它?毕竟自己不是专业使用者,只用到自己需要的功能就足够了,性价比的“性”,也仅仅是说自己所需要的那部分性能,不是么?对我而言,它的性能已经爆表,又有着无限的情怀是非常棒的机器。
八十年代,合成器的音色俨然成为了J-POP的一种特色,比如极有代表性的YAMAHA SY77/99系列。据说音色非常棒啊我想要啊(拖走随着时间的流逝,旧日的旗舰逐渐被人们所忘记,关于它的信息越来越模糊,知道它的人越来越少。但是,即便如此,我们仍然能从只言片语中找到它的光辉,能在世纪末的伟大演出中看到它的身影,就宛如世纪末的幻影一般,出现,然后消逝。
CRT
2017/4/2